当前位置:首页 > 天顺注册 > 正文

2023年内蒙古医保新规定新政策出台

摘要: 医保2023年最新政策 众所周知,每个在职和退休人员都有可能面临不确定的疾病风险,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就是来防范化解医疗费用负担的...

医保2023年最新政策

众所周知,每个在职和退休人员都有可能面临不确定的疾病风险,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就是来防范化解医疗费用负担的。所以说,医保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花小钱得大保障,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职和退休人员注意:2023年医保将迎来4大新变化,你能受益吗?看看到底有哪4个新变化呢?

第一个,2023年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发放变化。

      居民医保每年缴费都是提前在上一年的10月至12月缴费的,也就是说2022年居民医保缴费的年度就是2023年。居民医保缴费迎来新调整,7月8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了2023年居民医保的缴费标准,其中个人缴费最低标准从320元上涨到350元,上涨30元,财政补助从580元上涨到610元,上涨30元。

第二个,在职和退休人员医保个人账户计入办法发生变化。

      目前,每个省份门诊共济保障改革进度有快有慢,部分省份已经对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划入进行同步改革,也就是在职人员单位缴费部分不计入医保个人账户,退休人员由本人养老金的4%调整为当年全省养老金平均水平的一定比例划入,具体划入比例依据各省实际情况而定。比如安徽从2022年7月起,在职人员按2%返还,退休人员按全省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返还;江西、江苏、广西从2023年1月起,个人按2%返还,退休人员按全省养老金平均水平的返还。

第三个,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发生变化。

      7月26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在官网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和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经办规程,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执行。这意味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迎来大变化,主要体现3点,下面依次介绍一下。

      1、从国家层面,统一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政策,也就是统一按“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执行异地就医报销。

      2、异地就医备案规范便捷,基本实现医保报销线上线下都能跨省通办。另外长期异地居住人员备案后,如果医保没有断保或没有换地就医的,备案长期有效;对于临时外出就医的人员,临时备案有效期不少于6个月,也就是说今后不用就医一次备案一次。同时容许出院结算前补办异地就医备案。

      3、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范围。将急诊抢救费用、住院期间院外检查治疗购药费用和符合就医地管理规定的无第三方责任外伤费用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

第四,职工医保普通门诊费用报销发生变化。

      2020年8月27日,国家医保局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省结合实际,出台自己的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

      目前各省进度有快有慢,有的省份已经出台职工医保普通门诊费用报销政策,包括安徽省,2022年7月起,在职和退休人员可以享受普通门诊费用报销。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年起,更多省份会出台职工医保普通门诊费用报销政策,这对于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需要门诊消费的在职和退休人员是一个利好消息。

      总之,2023年医保将迎来4大新变化,是医保改革的重要趋势,也是在职和退休人员的一项福利,今后医保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便利。

2023医保新政策

2023医保改革新政策是延长城乡居民医保的缴费时间,清除不合理的限制。

通常来讲,城乡居民参保人员在每年的缴费期内要完成参保缴费,大部分地区的时间设置一般是在12月31日,否则会影响到居民的相关权益,甚至还会出现无法参保或是要过很长时间才能再次参保的情况。

2023年的城乡居民医保集中缴费时间,已经延长了大概2个月的时间,也就是到今年的2月底之前,大家都可以缴纳参保费。据了解,湖北、山东滨州等地区,具体延长到了今年的2月28号,河北则是2月25号。

相关情况

有一些医院存在拒收参保患者的情况,给出的理由就是医保总额不够,这实在是离谱。还有不少医院会患者在病痛还未完全养好的时候,就强制让其出院,这一时间标准往往都是15天,对此,有患者也找医院理论过,但给出的答复却是,刷医保住院的,只能住15天,过后必须出院。

这种情况都属于医保中的不合理限制,有关部门目前已经了解到了相关情况,并且会在今年对此类问题进行整治。就医保部门发布的最新通知中可知,在2023年1月31日之前,省级医保部门要将全省的情况汇总起来,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排查和取消医保不合理限制的工作。

2023年新医保政策

一、调整待遇等待期

      自2023年1月1日起,调整全市基本医保、生育保险和长护保险的待遇等待期,与国家、省相关规定保持一致。

      (一)职工医保。

      用人单位及参保人员首次参加职工医保、欠费未补缴或者欠费3个月以上已补缴的,从缴费之月起3个月后享受基本医保待遇;欠费3个月以内(含)且已补缴的,从缴费次日起享受基本医保待遇。

      (二)城乡居民医保。

      城乡居民在集中缴费期内(9月1日至12月31日)参保缴费的,不设待遇等待期,待遇享受期间为次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未在集中缴费期内缴费(不含特殊困难人员)的,从缴费之月起3个月后享受基本医保待遇。

      (三)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待遇等待期保持不变,即连续缴费满6个月后,按规定享受生育保险相关待遇。

      (四)长护保险。

      长护保险待遇等待期与基本医保保持一致,但基本医保住院医疗待遇与长护保险待遇不得同时享受。

      (五)跨制度转移。

      参保人员连续2年(含2年)以上参加基本医保(不含当前年度),因就业等个人状态变化,在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之间切换参保关系时,其待遇等待期按以下规定执行。

      1.中断缴费未超过3个月(含)的,从续保缴费次日起享受基本医保待遇。2.中断缴费超过3个月的,从续保缴费之月起,3个月后享受基本医保待遇。3.其他医疗保障制度(复转军人、原享受公费医疗保险的、刑满释放人员等)终止后3个月(含)内参加基本医保的,从参保缴费次日起享受相关待遇;3个月后参加基本医保的,从参保缴费之月起,3个月后享受基本医保待遇。

      参保人员参加基本医保不足2年,因就业等个人状态变化,在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之间切换参保关系时,其待遇等待期按首次参加职工医保或者是否在城乡居民医保集中缴费期续保的相关规定执行。

      参保人员因病住院期间,不得办理跨制度转移医保关系。

      (六)跨统筹区转移。

      参保人员跨统筹区转移医保关系时,接续时间未超过3个月(含)的,从接续缴费次日起享受相关待遇;接续时间超过3个月,从接续缴费之月起,3个月后享受基本医保待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种牙什么时候列入医保

内蒙古种牙已经列入医保:2023年1月1日起,具体以各省份为准。

1月1日起,内蒙古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涵盖种植体植入、牙冠植入、口腔植骨、医学3D建模等15个口腔类医疗服务项目。

此外,内蒙古从1月1日同步执行新版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项目,实行政府指导价,全区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口腔种植类价格调控,为全国最低价。

种植牙是假牙的一种,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1、种植体:基本上都是纯钛材料,是目前最好的生物材料,因为它的生物相容性较高。

2、基台:用纯钛金属制作,叫纯钛基台;另外一种是用全瓷材料,如二氧化锆做的二氧化锆的全瓷基台。

3、牙冠:分为普通金属烤瓷牙冠、贵金属的烤瓷牙冠和全瓷的烤瓷牙冠。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内蒙古种牙等15个口腔类项目纳入医保

2023年医保新政策

2023年医保新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门诊报销更多了,报销的年度限额增加、普通门诊报销比例提高,报销范围扩大增加了之前不能报销的项目。

2、住院待遇更好了,降低了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的起付标准,标准越低就是报销门槛越低,报销的金额就越高,待遇也就提高了。

3、就医更加便捷,参保人员的门诊选点增加了,可以有三个选点,可以直接选择大点进行就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也能作为选点。

统筹基金

医保,即医疗保险,是按照保险原则筹集资金解决我们看病、治疗费用问题而建立的制度,五险一金中的一种,由单位和人共同筹集。其中你就职的单位缴纳的比例占据大头,所有单位缴纳的保费放在一个基金池里,这就是统筹基金,与统筹基金账户对应的就是个人账户,自己按照2%缴纳的保费去全部划入这个账户。

如果是缴满年限退休的人员,不用缴纳保费每个月个人账户也有资金划入,来源于单位现在职工缴纳的保费。如果是退休时没有缴满医保的人员,按照当地政策继续缴纳至期满,其间只有单位缴纳无个人缴纳,个人账户没有资金划入,满期后按照退休人员享受待遇。

发表评论